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徽教育70年变迁蜡炬成灰泪薪火相传不变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合肥,追溯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九江郡,在历史上就曾经孕育过包括包拯、李鸿章、周瑜等名人,在近代更是有董寅初、杨振宁等知名人物,可以算是人文底蕴相当丰厚的城市。经过新成果成立后70年间的发展,如今合肥已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新科技人才,为祖国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

安徽大学

如今的合肥已有各级各类学校数所。在校生约.29万人。其中,幼儿园所,在园幼儿约29.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在校生约76.98万人;普通高中所,在校生约15.77万人。作为一个拥有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合肥在建国之初就拥有数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多所知名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扎根在合肥大地上。而未来三年,每一年都会有所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开建,教育强市、教育大市名副其实。

合肥70年学校变迁

根据市教育局统计,-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所,新增学位4.2万个。通过对热点区域调整用地规划补建幼儿园、调剂其他用房改建幼儿园、租赁周边其他用房扩班等举措,扩建公办幼儿园15个。通过将国有、集体资产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依法收回,转换公办幼儿园38个。

小学篇

在合肥近代发展过程中,一些本地名人和有志之士就已经开始为了基础教育而创办学校,其中以蔡文公的后人和当时在合肥的美国传教士方淑英为首,他们创办的学校也为后来合肥的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早在年,蔡文公的后人就在合肥创立了新生小学,后经柳木巷小学、向阳路第一小学,于年12月29日正式更名逍遥津小学,至今已有年历史。

另外一所小学是由当时的美国教会传教士方淑英,于年创办的女子服务社,后于年开始男女兼收,年收归公办改名合肥南门小学。

近年来,南门小学还先后派出学生代表到日本、韩国,两批教师出访日本、韩国进行进修和学习。同时学校还先后被授予了“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合肥市育新小学

其次就是于年创办,经历清朝、民国,在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吴旸谷,改名合肥县立“旸谷小学”,后于7年改名合肥育新小学并沿用至今。

中学篇

事实上在合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只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学,在中学方面也同样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以四十二中和三十八中的历史最为久远。

据记载,四十二中经历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跨越了三个时代。学校始名为启明初等学堂。

那时候还正处于满清时期,学校的名字叫做“启明初等学堂”。后来满清覆灭,到了年学校更名为合肥县立第八完全小学。

年为纪念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将军合肥籍烈士倪映典,学校又改叫合肥县映典小学。解放以后,学校的名称经历了:合肥市第四小学、合肥三牌楼小学、合肥长江路第一小学。

直到年才尘埃落定,改为现在的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

三十八中

据记载,三十八中成立于年,曾经利用一座小破庙-求心庵作为求学场所,那时仅仅只有3位老师和20多名学生。至今已发展为拥有一校四区、教职工余人、学生余人的“教育航母”。

据一位在三十八中教书40年的老师介绍,三十八中曾叫做大通路小学,又因当时没有初中部,只在小学开设初中课程,被称为“戴帽中学”。而后在年开设初中部、年正式更名三十八中。

三十八中的蜕变成长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合肥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所所学校的变化和发展,正是合肥教育走过7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注脚。

高中篇

合肥一中

在中学方面,对合肥影响最大的就是目前的合肥一中、六中和八中,合肥一中最早创建于年,前身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创办的庐州中学堂,后在百年历史中,几经改名、移址,直到全国解放后才正式改名安徽省合肥一中。

六中创办于年,当时的校名为“合肥市第四初级中学”,后在年学校更名为“合肥市第六中学”并于年正式从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同年秋季高中开始招生,后在年被定为合肥市重点中学。

八中在年7月筹建,初命名为“合肥市第六初级中学”后再同年8月更名为“合肥市第八中学”。

如今的合肥早已在基础教育上做到尽善尽美,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基础教育更是呈现高质量快速发展态势。

在高中方面,省教育局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调配市属高中学校布点,优化农村优质普通高中布点,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先后新建合肥七中、十中、四中新校区,加快合肥九中、六中整体搬迁步伐,进一步优化优质普通高中布局。

大学篇

在大学方面,最早落户合肥的是省立安徽大学,而后是从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演变而来的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年落户合肥的中科大。

安徽大学

安徽境内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年于安庆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因抗日战争一度停办,后于年迁至合肥。中科大年才完成移址落户合肥,在中科大落户之前,合肥已有包括安徽大学、安徽农学院等多所高校,这也是促成中科大最终落户合肥的一个因素,前面也说到了合肥本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多所百年名校以及高校移址合肥,成为了科大最终选择在合肥落户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安徽境内的大学大多经历过校址的变迁,诸如国立安徽大学,前后多次变更校址,变更校名,虽然于年迁回合肥,但在年全国高校专业调整后,对应专业分别独立组建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农业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而作为合肥标志性大学的还有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成立于年10月,前身为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位于蚌埠黄庄。后先后改名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合肥矿业学院,校址也先后从蚌埠搬至淮南洞山最后搬至合肥南郊。

安徽农业大学

而除了这些老牌名校以外,还有一些在历史中浮浮沉沉,后演变为单一领域的专精学校,这其中安徽中医药大学就是一个。自年安徽省中医进修班成立以来,学校经过两次合并一次更名,最终在年,经教育部批准,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同样经历的还有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建筑大学。

教书育人蜡炬成灰

合肥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教师对于教育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块黑板几根粉笔就是老师们上课的工具了,而现在早已变成了电子黑板、无线覆盖,“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可对于教师而言,条件再苦再差培养学生的初衷始终不会变,正所谓蜡炬成灰照亮的是每个学生的康庄大道。

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高考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教师算得上一份体面的工作。年恢复高考后,无数人迎来了改变一生的机会,12月,高考结束有27万人走进大学,录取率4.7%,他们的人生命运因此发生巨变。

教师这个行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不被社会认同的,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师待遇也在不断地提高,如今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学校、各级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到外面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教师的待遇如今也能和公务员相“比肩”。

据一位参加过第一届高考的老师回忆,年的他刚刚高中毕业,就选择在安庆当地当初中老师,当时20岁的他看着讲台下跟自己年龄差不了多少的学生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他的内心也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份不确定也让他决定通过两年后的高考,来让自己的教书育人之路继续走下去。

政策扶持人才落户

于被首次提出的毕业分配是顺应当时的计划经济,但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制度明显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国情,而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落户问题,我国在年提出了人才落户。

近年来合肥发展进入高速节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于去年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未来将在7年内拿出超百亿资金,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创业扶持多个方面推出多重优惠政策,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养人”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在肥创新创业,让合肥能留住人才。

按照19年3月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6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高层次人才去年新增3.78万人,达41.4万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人。

随着高层次人才的不断云集,进一步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强磁场”,对创新发展的才智支撑更加有力,依靠目前合肥高校的硕士、博士科研工作站,吸纳更多高精尖人才,让合肥区域创新能力可以保持在全国的第一方阵。

7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多方面人才的协同努力下才能有如今的祖国盛世,70年后,依然需要方方面面的高精尖人才,才能保证祖国一直繁荣昌盛下去。祖国70年,感谢那些“园丁”们的无私奉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