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www.xcgfxx.com/为贯彻市委十三五次全会精神,呼应昆山创新发展实践,10月19日起,昆山日报推出了《科创昆山》周刊版面。新的一周,昆山科创领域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快跟随小昆走进“科创实践”、“星光闪耀”、“科创动态”三大栏目。
科创实践
花桥国际创新港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11月8日上午,花桥国际创新港金秋经贸专场活动在花桥国际博览中心举行,5个创新平台入驻,20个人才科创项目、5个金融项目以及3个重大科创平台签约落户,花桥国际创新港建设的新航程全面开启。
花桥国际商务城是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人才之城,自成立起就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探索耕耘,形成了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为主导,以电子商务、游戏创意、会展经济、数字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以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花桥深入贯彻落实昆山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要求,围绕昆山产业科创中心“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布局,全力建设国际创新港,推动花桥发展高质量。
科技创新龙头引领
产业升级日新月异
今年5月25日,在上海轨交11号线,西安交通大学花桥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西交大上海研究院花桥分院、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同时揭牌,区内首家院士工作站——卢秉恒院士领衔的秉创科技工作站也于当天宣布成立。
就像飞驰的轨交11号线,以西交大创新中心为“火车头”的科技“列车”已全新出发,时隔仅半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和“磁吸”效应。在创新中心林立的商务大楼内,陆续引进心磁超导体、高效茶树诊断项目、智能充电项目大数据应用、大健康医疗等领域科技企业18家,一家家科技企业就如一股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商务城科技创新的“肌理”。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培育,当前花桥国际商务城科技创新的优势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已逐渐显现。截至目前,商务城已累计获得科技立项国家级12个、省级19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授权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件。累计产学研签约项目达百余项,建立省级研发机构12家、苏州市级研发机构34家、昆山市级研发机构84家。
平台载体百花争艳
创新港内生机勃发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花桥国际创新港也是宾朋盈门,喜事连连。11月1日上午,中韩(昆山)智能创新中心签约落户花桥国际商务城,这不仅是我市与韩国科学技术院合作的首个创新平台,也是入驻花桥国际创新港的首个国际创新合作项目。紧接着11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昆山)科技园、花桥云城、中俄特种电机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签约落户。
花桥国际创新港按照“一轴双核六园多平台”空间布局,以苏州S1、上海轨交11号线为脉,打通沪苏“创新发展轴”,建设东部总部港、西部数据湾两大核心,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布局万平方米的科创空间。目前已引进百度创新中心、谷歌体验中心等品牌众创平台,搭建西交大创新中心、中科科创育成中心等专业孵化器,建立大数据产业园、跨贸小镇、财智科技园等成果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功能层级明晰、特色鲜明的科创载体群。
通过一个个载体平台的搭建,花桥国际商务城高新技术产值、发明专利、双创人才、众创空间、重点产业园等指标创历史新高。花桥大数据产业园荣获苏州市年度大数据特色产业园考评第一的好成绩,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苏州市级众创空间1家,昆山市科技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3家。
打好引智“组合拳”
人才工作有声有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花桥国际商务城始终将人才优先发展置于战略地位,每年投入1亿元的人才基金,为花桥发展“招贤纳士”,吸引了一大批人才高端项目集聚花桥国际商务城。
今年以来,商务城共对接各类人才项目46个,落地33个,注册资本2.4亿元。周宏灏院士“宏庆医学检验项目”、卢秉恒院士“秉创科技智能打印项目”、褚君浩院士“一工作站两中心”悉数落户,由创新创业领*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方阵在商务城逐渐成形。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花桥城市特征和产业特性决定了对人才资源的强烈需求。为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无缝对接区内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先后设立了华东、华中、东北和西南等区域性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内多所高校以及江苏、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多省教育厅高教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推进各类孵化器的建设,先后设立了“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苏南分园”“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园江苏园区”等载体,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孵化条件,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创业青年的梦想。今年商务城还组织开展了创业周专场活动、首届“赢在花桥”创新创业大赛、人才专项服务月等活动,吸引大批优秀人才选择花桥、扎根花桥。
打好“机构、院所、基金、平台、企业”招才引智、引技的“组合拳”,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到花桥就业创业,全面构建起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协调发展的科创环境。
星光闪耀
每一步创新,都为下一步开辟方向——访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主席团副主席苏卡洛
人物简介
苏卡洛·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主席,著有医学方面科研论文和著作共份,培养科学博士21名。
今年67岁的苏卡洛,是受邀参加昆山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大会25名院士中年龄最长的一位。大会结束后,他带病参加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与昆山工研院的对接活动,双方在昆山-白俄罗斯技术成果国际转移中心框架下探讨进一步合作意向。
“我第一次来到昆山,这里气候温和,人很热情,让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苏卡洛说,他在昆山平生第一次吃到了生长在湖里的大闸蟹,味道非常鲜美。短暂的昆山之行,让苏卡洛遇到很多人生“第一次”,最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昆山作为中国的一个县级市,拥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于创新有着浓厚的氛围、持久的追求和长期的规划。
“参加昆山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大会,我有三点感想,一是通过这种仪式感受到昆山对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作出铺垫,如果说前30年昆山通过引进外资打下产业基础,那么现在昆山正在为未来开辟方向。二是大会后来到昆山工研院,发现昆山在多年前就组建了较为高效的务实的科研平台,推动产业升级、成果转化。三是昆山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足够重视国际合作,与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专家团队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促进科创发展。”苏卡洛说,“还有一种突出的感觉,就是昆山像一个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心,这里的产业形态多、创新项目多。实际上,这次来昆山,不仅仅参加大会、参观昆山,更重要的是探求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与昆山科创中心能否多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完善合作的框架和机制,为以后在信息电子、光电、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协同研发、成果转化等铺设道路。”
如果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两者之间做一个重要性排序,
苏卡洛认为科技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
▽▽▽
“当今时代,推动经济发展不能再单一地追求发展规模,而要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强大推动力,比如说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农业等领域,如果离开科技创新,其他方面都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也就说,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已经很明显,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突破局限。”苏卡洛说,“昆山与白俄罗斯都注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不同的是昆山更注重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完善布局,更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更注重发挥企业、机构的积极性。然而,昆山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创新还不够深入,白俄罗斯虽然长期注重这两个方面,但产业能力却很欠缺,两者互补不失为最明智的选择。”
苏卡洛认为,创新可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创新没有止境,创新的高峰永远在前面。这句话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包括发达国家,也都是对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城市敢说,自己在创新上的投入是足够的,这就为合作共赢创造了前提条件。”苏卡洛说。
对于昆山,苏卡洛建议,“问题倒逼”模式最为适用。他说,为了推动产业升级,而大量引进应用型技术成果、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地加快产业化进程,然后再通过在应用领域的需求,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而促进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
此外,他还认为昆山应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