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3类科研创新平台认定名单的通知》(鲁教科字〔〕6号),我院牵头申报的“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我院的成果转化转移基地获山东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
“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是我院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协同效能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学院成果转化转移基地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标志着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举措、已有成效和特色示范在省级层面获得了认可与肯定。
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协议约定的形式,整合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祥隆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2家山东省内具有绿色制药技术研发优势的单位共建。
围绕服务山东医养行业发展,建设“一中心、三平台”的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一中心”指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平台”指围绕绿色制药设有三个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即绿色制药工艺研究平台、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和中药制剂研究平台。
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从事原料药、海洋生物和中药制剂的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旨在推动生产工艺绿色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心对接医养健康产业、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海洋强省战略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规划。
绿色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价值多万元,包括液相、液质联用、气相、气质联用、原子吸收、在线红外等。拥有药物合成室、液相检测室、气相室、原子吸收光谱室、紫外光谱室、中药制剂研究室等实验室,拥有药品生产中试实验室1个。
依托创新平台,学院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共同承担医院31个医疗机构新制剂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获得技术服务资金余万元,医院创造经济效益达余万元;开展绿色原料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原料药生产污染大成本高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有效补齐了中小微医药企业在研发上的短板。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李伟博士研发团队连续奋战12天,攻克抗新冠病*药物瑞德西韦母核结构公斤级放大工艺,成功完成工艺开发,产品纯度达到99%以上,并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基地将成果转让给山东祥隆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预计经济效益超千万。
近年来,学院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科技部众创空间、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科技厅众创空间、省林业厅种质资源库、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6个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医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药品生产科普教育基地、食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安全合理用药科普教育基地和医疗器械科普教育基地6个市级及以上科普基地。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威海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威海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年至今,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9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53篇,授权专利33项,科研与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达.5万元。
学院将以此次双平台认定获批为新的起点,认真落实平台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发挥科研平台效能,不断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成果转化导向的管理制度、营造便捷高效的成果转化环境、加强成果转化转移队伍建设,搭建高质量的医养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