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戏#曾风靡一时的,在当今戏曲行当边缘化、剧团行业陷入危机的背景下,也呈现式微之势。有鉴如此,湖北与安徽两省摒弃*梅戏“湖北*梅县起源说”和“安庆起源说”之争议,都在尽最大努力去传承与保护好*梅戏。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湖北省、*冈市近年来为*梅戏的传承发展所作的工作。
湖北*梅戏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以著名*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张辉为领*人,打造大型、精品剧目。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杨俊、张辉等人为湖北“把*梅戏请回娘家”起到了带头作用,对*梅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杨俊与*梅戏代表作《*的女儿》杨俊,著名*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凭借现代戏《未了情》和古装戏《双下山》,她获得了戏剧届的至高荣誉梅花奖和文华奖,此外还有其他的代表作品和奖项。
杨俊从年到年,在湖北*冈凭着满腔热血和激情白手起家,一心一意做好*梅戏。年12月,杨俊离开*冈来到武汉,调入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据了解,当时她来到武汉后特别想筹划一部大戏,能够提升*梅戏在武汉的地位,提高武汉人民对*梅戏的认可度。
终于,在年杨俊和她的团队根据湖北著名民歌《龙船调》创作了土家风情*梅戏《妹娃要过河》,湖北土家族元素极浓,而这部戏也被业内人士誉为湖北*梅戏的里程碑。《妹娃要过河》之后,杨俊不断思考和探索寻找新剧目新题材,创作完成现代*梅戏《*的女儿》。
年7月16日,《*的女儿》首演媒体见面会在武汉洪山礼堂召开。杨俊作为这部戏的出品人及领衔主演“玉梅”,她坦言自己从来没有演过革命题材的角色,这次尝试对她来说是充满挑战的。
*梅戏原来多是以古代民间爱情故事为题材,将革命故事题材搬上*梅戏舞台还属少数,十分具有开创性,是现代*梅戏题材发展的一次扩充。*梅戏《*的女儿》是在同名歌剧基础上改编移植的,既保留了原作颂扬共产*人顽强不屈、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的主旋律,同时充分发挥*梅戏唱腔的情感表达、高低音区的真假声结合与转换的优长和高度技巧,是一次成功的二度创作。
女共产*人田玉梅坚毅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以及她满怀坚定信念慷慨赴义、革命精神化作满山杜鹃的场景,感人至深。每当主题曲响起的时候,有不少观众是跟着一起哼唱的,可见*梅戏《*的女儿》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
(二)张辉与*梅戏代表作《李四光》、《东坡》、《李时珍》张辉,*梅戏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当今中国*梅戏界当红首席小生,国家一级演员,连续多年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舞台,曾主演过《天仙配》、《李四光》、《东坡》、《李时珍》等,获得过戏剧界的最高荣誉梅花奖。
作为一名*梅戏演员,张辉的出现打破了*梅戏舞台上女性做“红花”、男性做“绿叶”的常规表演形式,填补了*梅戏舞台男角为主的空白。他曾多次表示自他来到湖北以后,内心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把*冈真正发展成为*梅戏基地,把湖北、安徽的*梅戏资源融合联合整合在一起,共同携手走向舞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李四光,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籍贯湖北*冈。由湖北省*梅戏剧院打造的*梅戏《李四光》,首次将科学巨匠的形象搬上*梅戏舞台,加入了现代元素和西方元素,因此编导、表演形式、声腔、舞美等方面都与传统*梅戏有所不同。该戏不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长安大戏院演出,还获得了年湖北省第七届*梅戏艺术节演出一等奖和年湖北楚天文华剧目奖。
大型*梅戏《东坡》是湖北省*梅戏剧院于年精心打造的一部优秀作品。这部戏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至*州后的吟诗、躬耕、泛舟等贬谪生活场景。戏中《赏不够*州美景花烂漫》唱腔柔美情意绵绵,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苏轼与妻子朝云之间的幸福爱情生活,这部戏同时也体现了苏轼身陷困境时坚韧乐观的性格。据悉,从-这5年间,*梅戏《东坡》演出了余场,反响热烈。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湖北蕲春县人,编写《本草纲目》流传后世。
年,蕲春县人民*府和湖北省*梅戏剧院决定制作*梅戏《李时珍》,张辉领衔主演。这部戏演出场面恢宏大气、风格清新自然、“药圣”李时珍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主题思想积极向上,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艺术感染力极强的盛宴,受到了业内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