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片:老年人的双刃剑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老年病正在悄悄地向老年人“进攻”。据专家估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大约为50%,男性为20%。因此,骨质疏松症被人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危害极大,容易导致骨折、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骨质疏松,很多老年人通常会采用补钙的方法。医院里的医生,也会给老人开钙片处方。然而,大部分老年人未必知道,骨质疏松的防治仅仅靠服用钙片是不够的,而且服用钙片大有学问,服用不当,会带来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市面上的钙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机酸钙盐;另一种是有机酸钙盐。其中,无机酸钙盐含钙量高,因此,药店在出售钙片的时候,营业员往往会向老年人推荐此类钙片。但是,此类钙片溶解度较低,对胃肠道还有一定刺激性,对于脾胃功能本来就弱的老人来说,服用后会出现烧心、恶心、胃轻微疼痛等情况。如果服用后出现副作用未引起重视而服用治疗胃疼的药,不但症状不能缓解,还会影响补钙效果。
为此,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最好是服用有机酸钙盐成分的钙片。因为无机酸钙盐要通过胃酸使钙离子分化才能被吸收,老年人的胃酸相对较少,服用后吸收率自然不高。而有机酸钙盐的钙含量较低,不需要很多胃酸就能被吸收,吸收率较高。那么,如何区分两种不同成分的钙片?可以这样区分: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钙属于无机酸钙盐,而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则是有机酸钙盐。
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无论是何种成分的钙片,都不能乱服滥服。有些老年人片面地认为,钙片是营养保健品,多吃也没关系。其实,多数骨质疏松老年人伴有心脑血管病疾病,而降压药中的利尿剂和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都容易和钙离子发生不良反应。补钙过量,甚至会因钙沉淀过量而引起心源性猝死。
有鉴于此,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不能一味地多用钙片,重要的是注重摄入一些含钙量较多的食物,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摄入蛋白质和咖啡因。维生素D是提高钙离子吸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老人还应多晒太阳,或口服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服用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