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贡献了这些庐阳发
TUhjnbcbe - 2024/7/8 18:54:00

坚持一盘棋共谋大文章——合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掠影

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高质量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1+12”协同效应凸显;

6月底商合杭高铁全线通车,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按下“快进键”,合肥融入长三角又添新路径;

区域合作让居民生活更便捷,长三角九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手机“扫码过闸、一码通行”,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

潮起江海,长三角一体化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近两年来,合肥紧扣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合作机制紧密互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优势互补、战新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携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商合杭高铁穿行在巢湖尖山湖薰衣草花海中。刘振华摄

产业对接互补发展

今年6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在我市肥东县长临河科创小镇揭牌成立。小镇将被打造成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平台,建立起长三角城市间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互补发展的纽带。

而像这样的“纽带”,合肥还有物联网、生物医药、环境产业、金融科技等4家G60挂牌园区,园区内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

肥东县长临河科创小镇一角

我市坚持“一盘棋”思想,强化“一体化”“同城化”意识,依托G60科创走廊、上海合肥双城合作、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平台,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参与度融合度不断提升。

“就合肥来说,我们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好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合肥瞄准新一代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聚焦国家战略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引,全链条布局战新产业,做大“芯屏器合”产业规模,进一步带动城市产业能级跃升,为合肥在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效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合肥的新型显示、新材料、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总要求,实现与域内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就在不久前,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院长吴仲城认为,联盟可为“政产投”和“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非常好的合作交流平台,而这也将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流的平台。

由中国科大研发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记者张大岗摄

创新是合肥最突出的城市气质、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合肥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好科教“优势牌”,下好创新“先手棋”,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以高能级平台支撑高质量创新,不断深化与长三角地区战略合作。

依托长三角知名高校品牌优势及科研实力,完善合肥产学研系统布局,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平台达26家,形成了院所合作“合肥模式”;联合上海光源、华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打造长三角光子科学研究和应用走廊;探索与杭州、宁波等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共同支持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转移转化……在一体化的征途中,硕果满枝。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8月2日上午,家住包河区的王霆带着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初中的儿子乘坐高铁一路风驰电掣,2个多小时就到达杭州。走下列车的他兴奋不已。“孩子早就想来看西湖,以前坐车时间太久,现在商合杭高铁开通后方便多了。”王霆说。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加快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合肥融入长三角又多了一条新路径。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湖段G次列车从合肥南站驶出。记者郭如琦摄

无独有偶。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规划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合肥至安庆高铁开始进入验收阶段,将于今年年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合肥到安庆的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当先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到年基本实现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近年来,我市积极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构筑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随着商合杭高铁开通运营、合安高铁年底开通,“米”字型高铁网络逐步向时钟型过渡。G40沪陕高速、G42沪蓉高速、G50G3沪渝京台高速、S17合淮阜高速等八条高速公路在合肥交汇,高速路网“一环八射多联”加快形成,合肥与长三角省际公路通道正在不断优化提升。

不仅是铁路、公路,在水运方面,合肥对接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江淮航运中心和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同时,正在加快新桥机场二期建设,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按照计划,安徽省今年将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全年力争完成投资亿元,除了年底力争开通合安高铁外,今年还将力争开工合肥—南京等高铁项目。长三角地区“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将逐步变为现实。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近日,合肥坤茂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高翔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自助打印出一张由上海市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太方便了,不然还得往返跑。现在有了‘一网通办’,异地证照办理非常便捷,全程只用了3天。”张高翔说。

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开展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打造。在充分依托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安徽“皖事通办”平台建设成果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公共支撑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区域一体化水平。

瑶海区政务服务中心“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记者张大岗摄

享受“一网通办”带来便捷的还有在合肥从事环保设备安装业务的魏军,他的公司准备从芜湖迁到合肥,原本需要花几天才能完成的事务,如今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变更。“以前要交材料、核准、领证件,就算一切顺利也得跑好几趟,现在真是既方便又节省成本。”魏军说。

如今,在合肥,通过“一网通办”专窗,江浙沪皖范围内社保卡申请、敬老卡申请、学籍档案查询、人才引进档案查询等事项均可跨省市办理。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一网通办”平台拓宽了地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便利了企业和群众。这标志着政务服务将从“城市通”时代迈入“区域通”时代。

不用多跑路,在当地就能办好长三角“异地事”的可不仅仅只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九城市社保关系转出、社保卡申请、个人信息查询及打印已实现“一次不用跑”;长三角城市建立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共享通道;长三角城市共同探索数字身份互认场景对接,探索通过“一码通域”实现“多码互认”,“安康码”实现“一码通行”。

8月1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数字治理水平显著高于全国。

借力沪宁杭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长三角人”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

end

来源:合肥发布

审核

马娜娜责编

侯丽娟编辑

李卓越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贡献了这些庐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