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5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和贝达药业联合举办的贝纳新声——第五届分子靶向肺癌盘点在合肥成功召开,会议特邀中国科学医院钱立庭教授、中国医院西区(医院)潘跃银教授、安徽医院顾康生教授、医院郭其森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国内多位知名专家担任讲者,展示凯美纳和贝美纳最新成果、共议肺癌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您带来精彩实况!开幕式
大会主持人
芦东徽教授、贡会源教授
大会主席
大会主席潘跃银教授
中国医院西区(医院)潘跃银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第五届分子靶向肺癌年终盘点会议在合肥召开,有幸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省内知名专家交流分子靶向治疗,聚焦肺癌领域EGFR、ALK通路上的热点问题,最新研究进展,通过专家的问答、讨论、总结,解决临床中的困惑,搭建临床专家沟通交流平台,服务于临床医生,回馈于肺癌患者!大会主席顾康生教授
安徽医院顾康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有幸参加第五届分子靶向肺癌年终盘点会议。贝达药业是国家民族企业中第一个把EGFR突变领域的药物做到上市,为国内很多患者带来了获益,同时在药物研发上给国内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贝达药业致力于学术推广,齐头并进,共同推进中国的肿瘤发展。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郭其森教授
医院郭其森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贝达药业作为民族创新药企,它自主创新的中国第一个小分子抗肿瘤药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片)自年上市至今已有累积超过25万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中获益。另外,贝达药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经济负担,为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贡献。
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万江先生
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万江先生在在致辞中表示,由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引发大家热议,电影反映出百姓对健康的关切,对生命的渴求,企盼更多吃得起的好药,这是医药创新的根本价值所在。
万江先生表示,近十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受理数量逐步提高,多项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开展临床研究,中国对全球新药研发贡献率上升至全球第二名。贝达药业引领了我国自主创新药的研发历程,贝达药业在中国的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III期临床ICOGEN研究在《柳叶刀·肿瘤》杂志发表,上市后继续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助力中国肺癌研究走上国际舞台。埃克替尼再出新成果,INCREASE研究的成功发表为EGFR21外显子L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ALTER-L研究也亮相ASCO盛会。埃克替尼III期新适应症注册临床(EVIDENCE,CCTC-)也有序推进。埃克替尼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上市申请目前也已经获得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通道。贝达药业与美国Agenus达成合作,引进PD-1和CTLA-4抗体项目。随着新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贝达药业未来产品线将重点布局肺癌治疗领域,开启贝达梦工厂,帮助科学家实现创业梦想,与杭州瑞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打造精准检测治疗一体化。
回顾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近三年的进展,国内创新药企队伍不断壮大,我国已经成为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数量全球最多的国家,且我国自主创新药也已经紧跟国际前沿!
砥砺前行:抗疫英雄庆典仪式
通过纪录片展现了贝达药业疫情期间作为民族创新药企与临床医生共同抗击疫情的大爱之声,虽然不能冲锋在前,但是贝达人坚定的尽己所能捐赠万元用于抗击疫情,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全国各地贝达人也在尽己所能,守护白衣天使周全安康,保证肺癌患者救命的药品不中断。纪录片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更有抗疫英雄在此后环节发言中回忆这段纪录片,泪洒现场。
Part1中国精神,再创辉煌
主持人
胡长路教授、张志红教授
贝达未来生产线
讲者:毛力教授
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毛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贝达药业拥有国内领先的新药研发和生产平台,就目前产品管线及市场竞争力,展望三年迈一大步,形成多产品格局,期待五年一跨越,致力于成为总部设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
埃克替尼作为贝达药业的明星产品,也是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在顶尖医学杂志发表多项临床试验成果,上市后继续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助力中国肺癌研究走上国际舞台。
年2月14日,INCREASE研究成功发表,为EGFR21外显子L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带来新选择。安罗替尼联合埃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研究(ALTER-L)亮相ASCO盛会。埃克替尼术后辅助研究初步数据展示了优异的疗效,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申请已获国家CDE优先审批。重磅产品恩沙替尼国内外在研临床同步开展,国内Ⅱ期注册临床研究登陆《柳叶刀呼吸医学》,Ⅲ期研究主要研究终点,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mPFS(ITT人群)为25.8个月,mPFS(mITT)尚未达到,3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1%,意味着mITT人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超过36个月。如今恩沙替尼已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成为贝达药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另外,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BPI-D在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II期临床试验于7月29日正式完成受试者入组。新一代多激酶靶点抑制剂Vorolanib(X-82)安全性优于同类产品,其联合PD-1的临床试验于年正式启动,未来在多个治疗领域前景可观。
此外,贝达药业已经与多方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开展多项临床研究,不断丰富肿瘤产品管线,相信未来几年将持续收获硕果!
讨论专家
谢家*教授
包明红教授
王亚教授
本环节由医院胡长路教授、中国科学医院张志红教授担任主持,医院谢家*教授、中国科学医院包明红教授、医院王亚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Part2EGFR探究,烁玉流金
主持人
王莹教授
解明然教授
听圈里人解说EGFR术后辅助
讲者:潘跃银教授
中国科学医院潘跃银教授在《靶向治疗在早期术后辅助的新进展》报告中指出,早中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率高,NSCLC术后辅助化疗获益相对有限,恶心、呕吐等化疗副作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化疗,EGFR-TKI显著提高晚期NSCLC患者生存获益方面的研究数据,目前埃克替尼术后靶向辅助适应症被国家CDE纳入优先审评审批。
潘跃银教授强调,对于早期NSCLC,外科手术治疗始终是基石。过去随着外科术式的进步,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如今随着靶向药物治疗的应用,更使得患者有了长期的生存获益。术后辅助一代靶向治疗结果成熟,已经取得DFS阳性结果,年ASCO更新的OS可长达75.5个月。对于术后辅助一代靶向治疗CSCO指南以及多个国内国际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ASCO公布了三代靶向药物初步的术后辅助探索,虽有获益,但由于后续治疗以及数据尚不成熟,应用为时尚早。EVIDENCE是NSCLC唯一术后辅助注册临床研究,对于病人,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无论从疗效上还是经济学上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期待凯美纳术后辅助适应症早日获批,造福更多患者。
讨论专家
王勇教授
杨刚教授
周彬教授
本环节由医院王莹教授、中国科学医院解明然教授担任主持,中国科学医院王勇教授、医院杨刚教授、医院周彬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Part3宛然在目,别具一格
主持人
郝吉庆教授
由罕见突变引发的检测思考
讲者:蔡修宇教授
医院蔡修宇教授在报告中以一例EGFR18-GX、21-LQ突变的晚期NSCLC的临床真实病例为切入点,探讨了ALK阳性NSCLC的全程管理。该患者为男性,45岁,30年吸烟史。临床诊断为左肺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双肺转移,cT4N3M1aIV期。
一线治疗时给予了一代EGFR-TKI,mgQD治疗,一个月后复查提示疾病进展。于年2-9月完成了6个疗程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方案的化疗,2个疗程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最佳疗效SD,但是患者于同年11月再次出现进展。遂于年12月开始口服Afatinib40mgQD,最佳疗效为缩小的SD,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可以缓解。但于年4月CT提示疾病进展退出研究。因此,于年5月改为口服AZD作为四线治疗,同年12月复查肝脏进展。进行了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患者存在HOOK3-ALK(H13:A20)基因重排、BRAF、RET重排。基于此,五线治疗时选择了AZD联合克唑替尼治疗,1个月后评估PR。年6月,患者出现脑转移,六线治疗时给予了AZD和Alectinib,2个月后,脑转移病灶明显缩小。
在患者的全程治疗中,进行了ct-DNA的动态监测,那么在精准医学时代,AI是否会取代医生?蔡教授认为,AI不是来取代医生的,而是让会使用AI的医生取代不会使用AI的医生,所以临床医生要及时学习和了解最新技术,善于用好手上的工具来为临床工作服务。此外,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如肿瘤的异质性、个体化治疗的边界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讨论专家
金艺凤教授
赵祥玲教授
何实教授
马辉辉教授
本环节由安徽医院郝吉庆教授担任主持,皖医院金艺凤教授、医院赵祥玲教授、安徽医科医院何实教授、安徽医院马辉辉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Part4匠心匠人,妙笔生花
主持人
张文东教授
张丰林教授
ALK-TKI家族风云录I
讲者:刘红艳教授
安徽医院刘红艳教授在《恩沙替尼治疗克唑替尼耐药的晚期ALK阳性NSCLC注册临床研究》报告中指出,纵观国内目前ALK阳性二线治疗格局,色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即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是布加替尼和劳拉替尼正在风尘仆仆策马扬鞭追赶着色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
刘红艳教授在报告中将ALKis比为三国演兵场,从PFS、CNS、安全性三个方面对二代ALK-TKI进行了对比。从PFS角度出发,恩沙替尼国内II期注册临床研究显示,总体人群IRC评估ORR为52%,颅内转移IRC评估ORR为70%;DCR为93%,颅内转移DCR为98%;恩沙替尼治疗克唑替尼失败的ALK阳性NSCLC中位PFS达11.2个月。总体来看,对比色瑞替尼的5.4-6.8个月,阿来替尼的8.1-10.9个月,恩沙替尼的11.2个月,令其在ALKis二线治疗中拔得头筹。从CNS角度出发,恩沙替尼对CNS病灶呈现快速且持久的应答。对比安全性,恩沙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的一过性的皮疹,对比现有的ALKis,其肝*性最小,安全性完胜。
应用高灵敏度ctDNANGS检测技术探索ALKis耐药机制,显示EML4-ALK融合突变及V1、V3亚型所占比例最大,相比V1变体,V3变体更容易发生耐药突变,V3变体与二代ALK-TKIs耐药位点GR显著相关。恩沙替尼多靶点应答,延缓耐药发生,为患者创造更好的PFS,能够为基线组织阳性,血液阴性患者ALKis疗效带来更优获益。
目前,恩沙替尼ALK阳性NSCLC国际多中心一线III期临床研究(eXALT3)由美国Vanderbilt大学LeoraHorn医院吴一龙教授共同牵头,期待这项研究在不久的将来能给临床带来更多惊喜。
讨论专家
朱栋元教授
蒋国华教授
蒋祥德教授
本环医院张文东教授、医院张丰林教授担任主持,医院朱栋元教授、医院蒋国华教授、医院蒋祥德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ALK-TKI家族风云录Ⅱ
讲者:李伟教授
蚌医院李伟教授在《长久“贝”安WCLC恩沙替尼一线数据报告》中指出,ALK-TKI的诞生让ALK阳性NSCLC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随之也产生了新的治疗需求:①更长生存;②延迟脑转移;③安全性更优;④耐药后方案。
针对上述需求,eXalt3研究给临床带来了新的惊喜。exalt3研究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提示恩沙替尼在ITT人群中,BIRC评估的mPFS为25.8个月,在mITT人群中,BIRC评估的mPFS尚未达到,3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1%。在mITT人群中,BIRC评估的ORR为75%,完全缓解率为14%,表明恩沙替尼缓解深度更为扎实,缓解持续时间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mITT)尚未达到,有58.7%的患者从24个月至36个月持续缓解,表明恩沙替尼作用强效持久;基线有脑转移患者(mITT)BIRC评估iORR为64%,基线无脑转移患者(mITT)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12个月内脑转移发生率仅为4.2%,36个月脑转移发生率仍为61%,表明恩沙替尼可以强效持久延缓脑转移的发生,为ALK阳性患者提供一线优质生存获益。恩沙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皮疹,临床管理方法简便,随着耐药机制的逐渐明朗,后续耐药可解。
目前来看,恩沙替尼的上市将打破进口ALK-TKI的垄断局面,eXalt3研究结果的发布,将加速恩沙替尼全球新增一线适应症,成为ALK阳性NSCLC患者一线更优质生存获益的全新选择。
讨论专家
吴齐兵教授
姚梦醒教授
张燕教授
赵玉魁教授
本环医院张文东教授、医院张丰林教授担任主持,安徽医院吴齐兵教授、安徽医院姚梦醒教授、医院张燕教授、医院赵玉魁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Part5精雕细琢,案例跃然
主持人
史清明教授
仲飞教授
ALK病例
讲者:冷再君教授
中国科学医院冷再君教授在《ALK阳性NSCLC患者恩沙替尼治疗病例分享》中分享了,真实世界中2例恩沙替尼治疗的病例诊疗经过,其中一例为59岁男性,临床诊断为右肺腺癌(T4N3M1b,IV期)(骨、腹腔淋巴结)。VentanaIHC提示:ALK阳性。自年12月16日入组参加临床试验至今,一直口服恩沙替尼,疗效PR,不良反应为1级面部浮肿,使用地奈德乳膏,症状好转,截至目前,PFS>35个月。另一例为47岁男性,临床诊断为左肺腺癌(T3N3M1b,IV期)(脑、锁骨上淋巴结)。VentanaIHC提示:ALK阳性。于年1月4日参加临床试验,恩沙替尼口服至今,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增多、高血糖。总体最佳疗效评估为PR,颅内病灶最佳疗效评估为CR,截至目前,PFS>33个月。
总体来看,恩沙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PFS长、颅内缓解率高。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皮疹、白细胞升高、高血糖,多为1-2级,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在药物可控制范围内。
讨论专家
林琳教授
李世荣教授
本医院史清明教授、安徽医院仲飞教授担任主持,医院林琳教授、医院李世荣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讲者:柴梅教授
医院柴梅教授在《一例晚期ALK突变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报告中分享一例晚期ALK突变肺腺癌患者的治疗经过,治疗期间,医院。该患者于年4月因咳嗽、医院就诊,纤支镜检查提示左肺腺癌,遂于同年5医院,诊断为左肺腺癌伴淋巴结(纵隔、左锁骨上)、肺内、颅内转移,T4N3M1,ALK阳性。6月行AP方案化疗1个周期,7月左侧肢体偏瘫,行颅内放疗,40Gy/20f。同年10月口服克唑替尼,病灶明显缩小,于年7月出现肺内病灶进展,给予GP+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Ⅲ度骨髓抑制,11月复查示肺内病灶进展。
年,恩沙替尼国内注册Ⅱ期临床研究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发表,展示恩沙替尼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基于此,患者于年12月开始口服恩沙替尼至今,疗效PR。
今年IASLCWCLC发布了恩沙替尼对比克唑替尼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一线临床研究(eXalt3)数据显示,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ITT人群中mPFS为25.8个月,mITT人群中mPFS未达到,3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1%,且该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49%。次要研究终点: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mITT人群中ORR为75%,完全缓解率为14%,DoR未达到。对于基线有脑转移患者,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mITT)iORR为64%,克唑替尼组仅为21%。基线无脑转移患者(mITT)BIRC评估恩沙替尼组12个月内脑转移发生率仅为4.2%,36个月无脑转移发生率仍为61%。安全性方面,恩沙替尼与克唑替尼TRAE发生率基本相当,3级以上肝*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克唑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药疹,患者耐受性良好。
讨论专家
钱和生教授
李承慧教授
张长永教授
本医院史清明教授、安徽医院仲飞教授担任主持,医院钱和生教授、医院李承慧教授、医院张长永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钱立庭教授
大会主席钱立庭教授最后对大会做出总结,他表示,很高兴能与各位医学同道在合肥相聚,本次大会以学术为轴,讨论为主线,开展交流,内容非常精彩。相信各位讲者,各位同仁在本次会议中都会有所收获。几十年坎坷前行,守得云开必见月明,科研之路硕果累累,创新之举莫之与京,肺癌治疗我们未来可期!
会议花絮
(摄影/东子)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平台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