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定格ldquo医rdquo瞬间
TUhjnbcbe - 2021/2/13 13:30:00

年如此之难

又如此闪光

它是永难忘怀的一年

也是安医大发展历史上

浓墨重彩的一年

一件件大事

拼接出年跌宕起伏的全景

构成了安医人的共同记忆

书写着这个时代的一撇一捺

回首时五味杂陈

前望时心潮澎湃

来吧

跟着官微君重温这份喜悦

一起看看

安徽医科大学年度十件大事

共同见证AHMU高光时刻

01

新医科中心(新校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推荐理由

新医科中心建设是学校第八次*代会谋定的重要任务,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期盼,是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百年工程、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年9月24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项目签约落地肥西县,目前已进入立项环节。省委省*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安徽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支持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建设”。项目的启动建设必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医学教育能力、医学科研创新能力和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以及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能力,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提供重要支撑。

02

全校师生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推荐理由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体安医人闻令而动,硬核出击,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我校一附院院感专家大年初一连夜驰援武汉,成为我省医疗卫生系统逆行支援湖北的第一人。全校一万多名医护员工坚守一线,先后6批名医护人员驰援疫区。5医院医院,累计接诊发热患者近万人次,做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3位专家远赴南苏丹、几内亚指导国外抗疫工作。百余名医护人员请战赴鄂抗疫志愿书登上央视网络春晚,感动全国人民。央视新闻联播以《让*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为题,用近4分钟时间报道我校附院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学校牵头组建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7个研究团队强势攻关,3个省级应急攻关项目、10个校级项目及时立项。率先在全省完成线上教学、春季返校复学和秋季开学工作。学校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组织等省级以上各类先进集体表彰29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人次。在年度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考核中,我校领导班子获“优秀”等次,疫情防控考核获“好”等次。全体安医人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些都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历史和记忆中。

03

“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

推荐理由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校第八次*代会精神,组织制订我校“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建议,并提交*代会年年会进行讨论完善,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04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推荐理由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5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新增放射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本科层次招生,是目前国内开办放射医学本科教育五所高校之一;8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重点打造门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获批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探索推进跨校联合人才培养,与合肥工业大学实施跨校联合培养新机制。本科生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总体就业率90.25%,升学率46.94%;稳定研究生就业率,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8.63%。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我校毕业生质量达到A等级,充分展示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立德树人成效。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时代磨砺中

不断丰富和发展安医精神

着力培养具有

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

新时代大国良医

征程万里阔,艰险更向前

前途繁花似锦,拼搏奋斗以成

让我们凝聚起

撼天动地的安医力量

展现出

充满魅力、活力、创新力的出彩安医

05

科学研究实力明显增强

推荐理由

深入实施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同比增长38.1%,资助金额万元,同比增长39.7%,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06亿元,同比增长76.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1项,同比增幅90.9%,均创造历史新高。有2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充分体现了我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实力及特色。炎症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获批“一室一中心”主平台安徽省实验室,类风湿关节炎等领域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医院进入实质性运转,积极打造“大学-医院-企业”转化链。成立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中心,成立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安徽医科大学分库,创新药物临床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创新团队获批省第十三批“”创新团队,生殖医学团队人类卵子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06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推荐理由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年校本部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55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1人,其中具有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5人。年以来引进的人才为我校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贡献26项,占校本部立项数40.6%。招收东南博士后15人,较去年增加3倍;获批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在第三轮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成绩优秀。1人获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人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评审。48人获批省级人才称号(含省级人才项目)。目前我校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省级以上人才余人。人才引进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07

学科建设水平稳中有进

推荐理由

统筹第五轮学科评估,完成11个一级学科和4个专业学位类别申报。5个学科入选省高峰学科,获经费资助万元。新增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进入ESI前1%,我校进入ESI前1%学科达到6个,数量居省属高校首位。自设应急医学二级交叉学科、二级交叉学科博士授权点。支持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开展合作研究,培育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新医科建设提供发展动力。

08

开门开放办学成果丰硕

推荐理由

学校积极推动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开门开放办学有了新突破。作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成功举办联盟首次全体理事大会。主动对接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大健康板块,承担大健康研究院建设任务。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省疾控中心共建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打造“名校+名企”办学新模式,与欧普康视、德铭电子、亿帆医药、爱尔眼科、济人药业、安徽海创等签订合作协议。加强校友工作,梁万年、吴尊友、魏文斌等杰出校友在开学典礼等重要场合致辞。教育基金会获评5A级社会组织,获得捐赠万元。学校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批准成为全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资格院校,成功完成首届全国汉语水平网络考试。获批安徽省国际联合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办“首届亚洲国家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与地方发展论坛”、“中国-东盟科研与教育合作交流大会”和“首届肿瘤免疫国际学术会议”。

09

“安医系”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推荐理由

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6所直属医院,直属附院达12家,总床位数超过2万张,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安医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第一医院医院排行榜前百强,医院科研学术排行榜位列第50位,位居我省首位;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前百强,排名67位,科技实力稳居我省首位;感染性疾病、妇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疾病、眼耳鼻喉疾病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第二医院成为首家接入省市电医院,获批省危重症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附院、二附院在国家考核中获得A+等次,医院和医院获得A等次。四附院获批建设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医院新院区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医院二期建设稳步推进。

10

巡视整改助推*建思*工作走深走实

推荐理由

坚决压实管*治**治责任,迎接十届省委第九轮巡视,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和省委教育工委“4+1”专项治理,推动全面从严治*不断深入。有一个教师*支部获批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对2个全国样板*支部开展中期评估,遴选26个基层*组织进行校级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成功召开校第八次*代会年年会和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二级教代会。医院工作部、*委巡察办、机关*委,推进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专员试点工作,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着力加强*治监督。多个基层*组织和*员获得“安徽省先进*组织”“安徽省优秀共产*员”等称号,高质量*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加快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完成两个校区大学生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暖冬行动,发放“爱心流量补助”、疫情汛情专项学生补助。人体科学馆、博物馆和中医珍宝馆开馆。新建2个全省首家巨幕校园电影院线。全省高校首家“书店+文创+咖啡”模式的多功能复合式书店新华书店?东南书屋建成开放。全年有名本科生和名研究生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和奖项。

新时代展现新担当

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开创新辉煌

岁月奔涌从不停歇

奋斗征程永远向前

安徽医科大学在前行的路上

胸中的豪情有多么激昂

前进的信念就有多么坚定

脚下的步履就有多么坚实

每个安医人

都!了!不!起!

供稿:校**办、校新闻中心

责编:公惠玲

编辑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格ldquo医rdquo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