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三季度长三角GDP总量表:
年17.9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24%年23.72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23.9%年一季度4.98万亿元占全国一季度GDP总量24%年前三季度17.46万亿元占全国前三季度GDP总量24.16%-年长三角地区主要省份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表:
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17165........6520121.......................26270183....8238155..GDP总量领先全国一直以来,长三角区域的GDP总量领先全国,一骑绝尘。 年长三角GDP达17.9万亿元,已有六大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年GDP总量达到了23.72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3.9%。
年一季度长三角城市群GDP合计达4.98万亿元,占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4%。
年前三季度长三角的三省一市GDP总量达到了17.46万亿元,占全国前三季度GDP的24.16%。其中江苏GDP达到了7.3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年年底有望突破10万亿元。浙江省GDP达到了4.5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安徽达到2.76万亿元,位居第十;上海GDP为2.73万亿元,仅次于安徽。
长三角城市群GDP增速最快的是安徽省,为3.62%,进入长三角经济区之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长三角的经济强市很多,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就有4个,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其中苏州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大工业城市。人口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劳动力丰富,人口优势明显。从人口及城镇化水平来看,年末长三角的常住人口约1.6亿人。较年增加多万人;27市常住人口约占长三角全域常住人口的72.6%,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8%,比重均高于年;27市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多万人,净吸纳人口数量较年增长多万人;27市常住人口密度约为人/平方公里,较年人口密度增大,约为同期长三角全域人口密度的1.2倍,全国人口密度的8.3倍。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的常住人口也成为■■■■
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这三大产业集群式发展,加速城市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共有0多家上市公司,覆盖绝大多数行业。其中,机械、基础化工、汽车、医药、计算机、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这七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家,占比超过50%。制造业涉及的产业占比较高,体现出“长三角”制造业较发达的优势,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配套基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2.53%,占比为三大城市群最高,研发项目与经费总量远超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势明显,科技创新含量较高。高端制造业长三角地区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重工业发达,在产业升级转型的浪潮中,高端制造业同样领先全国。长三角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强企业最为聚集的地区。而且在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方面,长三角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张江、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4的双一流高校,以及众多的科研院所,为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及技术保障。现代服务业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健全,业务规模庞大。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拥有着众多优良的港口、机场,伴随着贸易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要素市场方面,长三角地区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要素市场,目前长三角地区各类型金融要素市场26个,其中上海13个、浙江5个、江苏5个、安徽3个。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长三角地区主要金融要素市场(表)上海市上海证券交易所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浙江省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上海钻石交易所浙江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交易所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江苏省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期货交易所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江苏省江苏交易场所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江苏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江苏开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安徽省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安徽省股份托管交易中心区位优势推动对外贸易
长三角地区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拥有着众多优良的港口、机场,同时具备强大的工业基础,外向型经济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的重点发展对象。为加快推动转型,国家设立了一批国家级自贸区。目前长三角地区除安徽省外均有设立,不同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贸易发展推动现代物流
伴随着贸易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长三角地区货运量为.6亿吨,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9.7%。其中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具体为公路占61.9%,水运占36.2%,铁路占1.9%。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机场中,上海作为贸易枢纽承担了主要的邮货运输工作。在港口运输方面,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自年以来保持稳定增长,宁波舟山港领跑长三角。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完善的*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都重点提及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产业。例如《5G先试先用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率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年)等*策支持产业发展。而且长三角区域深厚的工业基础助推相关产业及上下游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年人工智能计算力排名前十城市一半位于长三角,杭州、上海、合肥、苏州、南京。年初,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已拥有余家会员单位,上海、江苏、浙江三省拥有的5G通信企业数量均排名全国前五。5G驱动力
加快推5G网络建设,并与制造业、IT等行业协同开展产品、技术研发将成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科创领域的重点发力方向。目前5G概念板块上市公司,长三角地区27家,总市值达到.66亿元。5G应用概念板块上市公司,长三角地区40家,总市值达到.71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细分为,电子、化工、机械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在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地区占比过半,融资额占比超40%。预计到年,长三角地区5G覆盖率将达到80%,-年基站建设达到高峰。新能源发展潜力可期
随着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新能源行业及环保行业发展潜力可期。目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成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工作之一。包括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万向集团、长江汽车、众泰集团以及东风系客车、卡车、乘用车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扎根长三角并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大众、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领*企业也纷纷落户长三角,积极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未来展望无疑,长三角城市群层次合理、结构清晰的城市体系,是中国城市层级结构最为合理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27市以占全国1/50略多的土地面积,稳定产出了全国1/5强的经济总量,吸纳了全国1/10以上的常住人口,总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支撑和引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