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党的建设
TUhjnbcbe - 2021/3/5 17:11:00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

*的建设情况通报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市委、市*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截止11月底,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全省第5;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全省第5;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7%,全省第7;预计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

一是产业格局实现历史性变化。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首位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以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为标志的“安庆制造”蓬勃兴起,以集友、玉禾田、华业香料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安庆板块”雏形显现,产业体系重塑取得关键性突破。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变化。合安高铁、岳武高速、望东长江大桥等建成通车,天柱山机场改扩建顺利实施,县县通高速、县县通一级路基本实现,安庆由曾经的“边城”向区域性交通枢纽迈进;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下浒山水库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长期以来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极大消除。

三是中心城市实现历史性变化。建成区扩大到平方公里,老城大改造、新城大配套全面推进,大街小巷整治一新,安庆古城展现新貌,“”油气管线穿城而过的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汛期“家里进水、城市看海”成为历史,博物馆、会展中心、城市高架和一批新学校、新医院、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城市能级加速质变。

四是农村面貌实现历史性变化。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67.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国家级贫困县高质量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地区面貌根本性改观。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个、“四好农村路”1.6万公里,“组组通公路、户户安全水”全面实现,小水电自供区全面接入大电网,“三大革命”成效显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级集体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五是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中国*梅戏艺术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市。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联动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全面开展“五大清仓见底”专项行动,创新推出“单元长”“联防长”制度,组织10万余名*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实现83例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患者零死亡、院内零感染,自年2月17日以来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及时部署开展“双四”行动,落实减税降费23.3亿元,减免企业社保等费用9.4亿元,出台“金融八条”等支持措施,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截止11月份,新增企业贷款.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抢抓“两新一重”机遇,推动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亿元。经过综合施策、精准调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全面回暖。

第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深做实与中科大、浙大、合工大、国机集团等高校和央企合作,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个,14个首位产业共性研发服务平台实质性运营。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织高校与龙头企业联合研发项目项、“卡脖子”技术需求60项,由华茂集团研制的“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球上升起。华茂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

二是加快推进首位产业集群发展。聚力打造全产业链汽车生态圈,推动江淮汽车引入两款新车型下线生产,成为江汽集团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车基地;振宜汽车出口生产基地项目顺利推进,新引入福田雷萨、福莱克斯、智租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安庆石化炼油转化工项目开工建设,山口片区建设加速推进,普利制药、会通新材料、泰恒化工等项目加快建设,艾坚蒙、长虹化工、鼎旺医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聚焦“四新”经济发展,市筑梦新区新入驻项目53个,累计达个,成功获批国家级筑梦众创空间。

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省率先编制5G网络建设布点规划,建成5G基站余处,居全省前列。安庆工业大脑、5G创新应用实验室建成运行,“安庆云谷”主体工程年内完工。加快推进环新、华茂、一枝梅等企业数字化发展。推进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产业错位发展,支持运通达、易刚等数字企业融合提升。加快数字*府建设,汇聚各类数据78亿条,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四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以片区建设拉动城市发展,滨江片区CBD和ECD等项目破土动工,高铁新站区起步区启动建设,高新区山口片综合开发步伐加快。以畅通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天柱山机场改扩建主体工程完成,中兴大道高架全线贯通,滨江大道、外环北路西延伸段等主次干道相继开工,菱湖北路、天柱山大道东段等道路完成改扩建,安庆港长风作业区一期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以生态修复优化人居环境,沙漠洲生态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口袋公园、主题公园建成开放,老城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静脉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营。以补上短板促进公共服务,安庆四中圆梦校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安医大医院正式挂牌,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市一院养护院,市福利院区养结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安庆会展中心已经封项,市博物馆建成开放,海吉星物流园一期投入运营,栢景国际等星级酒店相继开业,苏宁广场、弘阳广场、万达广场等城市大型综合体纷纷入驻。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五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农科院、安农大建立合作关系,围绕茶叶、瓜蒌、蓝莓、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生猪存栏数同比增加86%。建成28.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48.3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6万公里、总里程全省第一。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计划,累计改厕16.2万户,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7个乡镇*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89.6%的村开展“三变”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率达58.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互联网+*务服务”改革,全部实现*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和“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完成“新闻生产流程、人事薪酬管理、市场运营机制”三大改革,“掌上安庆”等用户总量突破万。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急组织指挥、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加快建设,全市医疗、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全覆盖。

二是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统筹推进空铁水陆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合安高铁已经通车,安九铁路线下工程基本完工,六安至安庆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天柱山机场改扩建完成主体工程,安庆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成功获批综合保税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字号开放平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开发区与沪苏浙园区合作共建,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促进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与闵行区合作成立职教联盟,医院等组建跨区域医联体,中国(安庆)*梅戏艺术节跻身长三角十大展会。

第四,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完成32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投入资金.2亿元。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供给“两个清单”和精准对接机制,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多万元,惠及万人次。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幼儿园由所增加到所。深化职教集团化办学,加快产教融合,成立化工、汽车和数字经济3个产业学院和6个二级学院,与首位产业骨干企业合作共建10个“订单班”,级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提高至31.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启动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医院、市一院、医院、医院打造省内一流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县、乡、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三是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出台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大安全”“微治理”“集结号”“大调解”“数字化”五大工程,支持岳西县、大观区在*建引领、赋权基层、协同共治、智慧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推出“红领工作站”“背包警务”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形成“社区*组织+网格长+*法干警+单元长联防长+平安志愿者”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四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剩余1.0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圆满完成。经过不懈努力,我市高质量实现67.63万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出列、5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五是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建立市级领导指挥调度、包保督导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防汛工作责任。发动4.1万名*员、干部组建先锋队、突击队,扎实做好预报预警、巡堤查险、强基固坝等工作,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5.3万人,实现长江及重点河湖安全度汛,人员无一失联、无一死亡。及时开展“四启动一建设”工作,改种补种农作物35.7万亩,因灾倒塌房屋重建、损毁房屋修缮全部完成。

六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深做实“1+9+N”方案体系,全面防范化解*治、经济、社会、生物安全等领域重大风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体工作绩效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扎实推进“铸安”行动,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持续深化“平安安庆”建设,在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中连续三年进入先进行列。

第五,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治责任。坚持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退出或搬迁入园,长江安庆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持续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指出的8个问题年内全部销号,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中央办公厅回访、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安庆洗舱站已经建成投用。

二是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出台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建立“1+3”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六无四清”目标。全市捕捞渔船艘、渔民人全面退捕,实现建档立卡率、渔船回收处置率、证件注销率、网具销毁率4个%,退捕渔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面摸排长江、内河、内湖“三无”船舶艘,均按要求取缔或规范管理到位。严厉查处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行为,“不捕、不卖、不买、不食”长江流域渔获物成为社会共识。

三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控气、控煤、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面落实“水十条”,深化“河(湖)长+检察长”制,持续开展河湖“五清四乱”整治,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统筹推进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完成皖能中科一期重建和二期新建,建成静脉产业园有机项目等,城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四是推动林长制改革继续走在前列。深化拓展“六个一”改革模式,抓好《安庆市实施林长制条例》执行,建立“林长+检察长”制度,压实各级林长责任,统筹推进“五绿”任务落实。深化与中国林科院、国家林草局规划院等合作,续编《安庆市林长制实施规划(—)》,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施林业科技创新项目40个,发布科技成果30项。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培育林业经营主体个,全年林业产值将超过亿元,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迈出坚实步伐。

第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治生态

一是全面加强思想*治建设。出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若干规定,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内*治要件,建立市级领导牵头抓总、责任单位协调落实、跟踪督查问效制度机制,切实做到“四个第一”。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治任务,部署开展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常委会扩大会议、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和20余期市级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示范班,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有效推动重要精神走进群众、深入人心,确保任务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坚守初心使命的长效机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推进“三查三问”,开展2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治生态分析研判,制定领导干部*治素质考察办法和*治表现负面清单,“一人一档”完善“三案”精准管理。

二是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建“一抓双促”工程,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强扶优”行动,村均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2.5万元,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个,占比26.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实施“四提升”行动,“一村一策”整顿软弱涣散村*组织67个。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建“三抓一增强”工程,建立“一纵一横一清单”工作机制,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机关单位中层干部到街道社区兼职挂职。统筹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工作,省级“小个专”*建工作示范街(区)个数居全省第二。压实机关*建“三级五岗”责任,制定市直机关*的建设“五五工程”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创建模范机关”活动。

三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行动计划,开展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截止年底,全市选配40岁左右县级领导干部81人,35岁左右正科级领导干部人,30岁左右副科级干部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指导同安控股进行高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开展副县级领导职位预备人选择优比选,畅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制度化推进干部交流,常态化推进市直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转任。大力选拔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提拔重用县级领导干部32人,晋升职级31人次。持续加强干部培训锻炼,依托知名高校和顶级培训机构,举办数字经济、首位产业等专题培训班,推动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到国家部委、先发地区跟班学习,提升能力素质。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地区考察人才工作,谋划启动并实施宜城英才集聚工程,推进各方人才智汇宜城。

四是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制定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方案,聚焦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市直机关*建、智慧*务等七大重点领域,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5件、处理36人。持续开展“四风”明察暗访和异地交叉互查,截止年11月底,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件、处理人。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年”工作,年1—11月份,市级层面发文、会议、督查考核同比减少21.3%、15.5%、27.9%。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运用“四种形态”处理人次。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小微权力”监督清单,试点推开“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认真开展*治监督谈话,深化*治巡察,做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深化问题线索“清仓见底”行动,“三不”一体推进综合效应逐渐显现。

年是建*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认真贯彻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奋力夺取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新胜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