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既为做好中医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推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事业发展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其发展动力正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发展方式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发展质量正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为此,我们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重要论述,推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内涵式发展。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入理解其基本内涵,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从时间维度看,中医药彰显文化自信。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代有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关于中医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建设健康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空间维度看,中医药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人类健康的广阔视野,从全球性的宏大空间视角思考中医药发展问题,注重传播中国智慧、共享中国贡献,从而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从价值维度看,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深刻阐明了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关系,彰显了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上的重要作用。
从实践维度看,中医药必须守正创新。对于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中医药,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良方:“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医药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努力方向: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着力推进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进中医药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明确定位、主动担当,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竞争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构建守正创新发展新格局。
认清战略地位,提高责任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科学定位和价值评判,表明了中医药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战略性地位。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域,在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彰显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方面责无旁贷。当前,中医药高等院校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离不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人民需求的契合、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对中国文化的激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要认真履行好高等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基本职能”,还要善于将“中医药文化”这一特色放在时代的坐标上精准考量,服务和对接“健康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强国”等重要的国家战略,广泛参与到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国际交流等各个领域,努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者、贡献者。
紧扣时代使命,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中医药振兴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只有一批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近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承载我国独特历史、独特文化、独特国情的教育,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整体发展迅速。但面对“双一流”建设任务、健康产业全球性竞争等诸多现实问题,中医药人才培养还存在人才成长规律特点体现不明显、人才培养优势不突出、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中医药高等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着眼于“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华文化血脉,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命题摆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位置上科学谋划,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中医思维,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以职业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
发挥独特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学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历经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反复锤炼,形成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未病先防等思维理念,对防病治病具有积极的价值作用。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取得显著疗效,再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面对人民群众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作用,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在守正创新中着力抓好内涵建设。要传承好中医药学的深邃智慧,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坚持多领域、多学科合作,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中医药创新网络和支撑体系,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和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健全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把握发展方向,构建中医药守正创新大格局。中医药在医药卫生、文化、旅游、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资源优势。发挥中医药的“全产业链”作用,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集群,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把健全服务体系、发挥特殊作用、提升中药质量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传承与开放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出发点,全方位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内涵发展不能单向发力、单打独斗,而要在多层次、多角度协同思考、统筹发展。要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思考整合协同的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顺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新挑战,为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中医药人才、科技、文化支撑。
(作者系安徽中医药大学*委副书记、校长,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推荐阅读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要做传承创新大文章冬春不松懈防控进万家
致全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慰问信今日立春:立春节气的养生保健
编审:蒋宏杰祝劲松(投稿
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消息,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和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经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自今天(11月11日)12点起,将颍上县慎城镇张洋小区疫情风险等级定为中风险,颍上县其他区域低风险等级不变。
颍上县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第24号)关于对慎城镇居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11月10日,我县慎城镇确诊一例上海关联新冠肺炎病例,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生命健康安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11月11日起对慎城镇居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一、认识重要意义,确保积极参与慎城镇各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深刻认识到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科学方法和重要手段,全员开展核酸检测,有利于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控目标。广大居民要在社区工作人员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核酸检测,要严格做好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携带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身份证件,主动接受信息登记和采样,有序排队参加检测。二、明确检测范围,确保应检尽检本次检测范围为慎城镇范围内全体人员,包括流动人口、务工、租住、留(寄)宿人员。对于行动不便人员,社区要组织人员上门采样,确保全员覆盖、不漏一人。检测对象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拒不执行检测工作决定,干扰、阻碍检测工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加强分工协作,确保工作质量按照“县级统筹、突出重点、分批实施,安全有序”的原则,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将统筹调度检测机构、设备和人员,以社区为单位,分批分区分片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各社区要在县卫健委指导下,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做好检测对象的信息采集,主动与检测机构对接,做好工作联系和定点服务。四、强化宣传动员,确保社会稳定各社区要通过宣传栏、广播以及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