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创投风云风投之城上
TUhjnbcbe - 2021/3/31 9:45:00

抓住新浪潮,展现强大竞争力

先天条件并不好的合肥,在江浙沪强大虹吸效应下大部分时候都是配角,想要获得机会,只能倾尽全力,有时候甚至得孤注一掷。

过去十几年时间里,合肥敢打敢拼,完美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和*策红利,将小县城*进了“网红城市”行列。

为何说合肥的迅猛崛起,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甚至远比当年*策堆砌的深圳,更有震撼力?

1.合肥在区位比较尴尬,和周边直辖市省会比如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相比不是同一级别的交通枢纽,这也能说明合肥的辐射范围有限。

2.教育上也相对处于劣势,隔壁直辖市和省会都是有至少2所加至少5个,浙江情况特殊,巨无霸浙大加湖大,但是也不能说浙江教育水平就不如安徽,合肥是一个C9和两个.

3.*策上,国家在定位上周边几个省会地位也是高于合肥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规划基本能反映出来了,在这样的宏观*策底下,资源分配必然倾斜,所以一个市或者一个省的努力无法与之抗衡的。(以下文章部分来源于豹变,作者沈方伟)

改变合肥的几次机会

1、年,皖南和皖北两个地区合并,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的省会,从此有了*治地位。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9月创建于北京。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培养了大批一流人才。

3、年,合肥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拆违”与“大建设”,并筹建滨湖新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弯道超车”。

而眼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或将是合肥崛起的第4次机会。

主要原因:

1、前期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有: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

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发展已经被拔高到了国家层面,*府重视和资源分配毋庸置疑。

2、合肥被国家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长三角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合肥的发展,资源进一步整合。

如此一来,可以打破合肥过于依赖省内资源的发展弊端,转而与上海、杭州、南京这些城市携手大发展!

3、有利于提升合肥的“国际范”。一直以来,合肥都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内陆省会城市,国际化程度并不高。

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可以增加合肥的“曝光量”,在世界舞台上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多。

年2月4日,蔚来汽车表示,将向蔚来中国两名战略投资者回购3.3%的股权,作价55亿元。据媒体报道,参与股权回购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合肥市*府。

不到一年时间,蔚来中国的估值也从之前的亿元涨至现在的亿元,这意味着合肥市在这次大胆的新能源汽车投资中账面收益也翻了大概5倍。

按照蔚来的计划,未来五年售出万辆汽车。而合肥市*府也表示将投资收益再投入到对蔚来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的扶持中。

年全安徽省实现生产总值(GDP)为.6亿元,同比增长3.9%,名列31省份第1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6个百分点,名义GDP增量超过0亿元,经济呈现复苏回升态势,市场活动力逐步增强,宏观经济运行好于全国。另外,省会合肥20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4.3%,并成功进入“万亿俱乐部”,经济实力持续攀升,主要指标恢复至常态水平,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同时GDP仍稳居全省榜首。

几份答卷交出背后,合肥经济总量也实现快速跃升,从世纪之初的GDP总量仅为亿元,到年GDP总量突破万亿,完成了近三十倍的增长

“风投城”不止运气

战略明确、行*快速高效。围绕“工业立市”坚定战略布局,补齐短板,确立了“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当年为了引进家电产业,从项目审批、融资担保,到土地供应等,合肥市都出台一系列优惠*策。

高效,从合肥市投资蔚来的过程中可窥一斑。蔚来总裁秦力洪在相关报道里披露,这次合作年1月正式接触,2月签署框架协议,4月签署正式协议。虽然有春节和疫情影响,但在合肥市委、市*府推动下,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复杂产业项目,天左右就完成了所有工作得以签约,效率非常高。

从战略到落地的高效,还需要拥有一只高质量的调研队伍,及时将最一线的一手信息转交到决策层手中。安庆日报曾对合肥招商团队做过一次报道,合肥市投资促进局有一批数百人的项目招商人员,按照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等18个重点产业分类,每个人负责研究特定的产业行业,每年有多天在全国各地寻找各种值得投资的项目。

而除了招商引进,合肥这几年依靠中科大积淀的科研实力,内生企业也厚积薄发。年,合肥新增12家上市公司,其中有7家登陆科创板。

合肥投资的神话与失败

在过去几年中合肥被神化为风投之城相对的,是那些被忽视和冲淡的失败案例。往往在成功的背景后,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值得一看。

7年以来,合肥便提出了工程计划,具体目标指每年10个新建工程,20个续建工程,10个竣工投产工程。

而在每年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与本地实际不符,盲目追求成效导致的失败案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失败,包括引进船舶重工熔盛重工和生物医药企业北大未名两个案例。

7年,合肥市*府宣布与江苏一家造船企业熔盛重工合作,在合肥成立熔安动力,一家生产船用柴油机的企业。这被列为8年度当地1号工程,获得全市鼎力支持。

同时,合肥在地理位置上也并无优势,既不靠江也不靠海,为了帮助企业落户,当地*府花费12亿元改造了从市内派河到长江的公里航道。

这个项目进行了五年之后,由于航运市场大范围萎缩,造船业也开始削减订单,熔盛系企业陷入连环债务危机,最终资不抵债破产。

据一位经手过该项目的招商局工作人员向豹变透露,事后核算,这笔没有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盲目加塞进来的项目,让地方付出了近40亿的损失。

另一起失败案例,则是缺乏实际考察,仅仅依靠光环就促成的医药产业投资。

年,合肥*府宣布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地方投资亿共同在合肥建设医药产业园,未来10年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期达到1亿元。

据一位曾在合肥招商局任职的知情人士对豹变透露,选择与未名合作,是看中了北大在医药方面的先进技术和背景背书,拥有极高的可信度,双方一拍即合。未名描述的生物医药和每年千亿元大健康市场。

但在之后的三年里,合肥为医药产业项目建设的一期工程陆续落成,而未名集团原计划引进的生产线却迟迟未能落地开工

同时,公司主营业务不理想、管理层决策混乱、大规模跑马圈地也导致了集团资金链断裂,未名集团最终在年宣布破产重组。

公司重组后,合肥一度向公司施压,敦促生产线落地投产。而最近的动态是年6月第一条生产线落地合肥,后续无进展。

直到年末,未名合肥的员工仍在讨要工资,多位员工反映生产线开工后拖欠数月工资未能解决。

投出一个美好明天

当今合肥跃升至万亿俱乐部,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超级工厂落地,城市建设也一改过去大县城印象。

年,合肥以45.72亿的生产总值,过去的大县城用十几年变身为新一线。但作为江浙沪腹地,安徽一直是人口流出大省,即使走“强省会”路径发展合肥,合肥对省内人才的吸引力也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周边过多优质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商业生态,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让这里的人更愿意走出去,而非留下来。

年合肥房价跳涨,与南京、厦门、苏州并称“楼市四小龙”,年12月合肥市区新房成交均价在1.9万/平。房价收入比在中部省会中处于高位。

而合肥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多以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为主,整体收入和就业机会相较于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并不占据优势。在留住人,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这件事上,合肥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年以来,前后接待过几十波来自全国各市县的考察队伍。很多人前来取经的目的,都希望快速复制出一个合肥模式,但至今没听说过各家学习合肥有特别大的起色,反倒是盲目上马投资栽进去的不少。

好的招商和投资,一定是在特定时间下的特定产物,不仅仅需要管理者有足够的胆识和勇气一掷千金,更多的是找对地方发展的路子,抓住优势,分析短板,真正的循序渐进,构筑起不会被轻易超越的护城河和避风港,才能增加一些投资成功的机率。

这背后,其实不是豪*,而是经过反复摸索的可靠的产业投资经验。这也是地方产业投资应该学习的第一原则,不管是民生工程还是产业项目,都要尊重经济规律、量力而行。

以上文章部分来源于豹变,作者沈方伟

创业加油,点个[在看],分享给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投风云风投之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