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分院位于董铺水库西北部的一个小岛上,该岛后被命名为“科学岛”,年,中科院合肥分院及4个研究所合并成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图片源自
视觉中国)▼
年后电子工业部第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建合肥进一步壮大了合肥科技实力(电子工业部先已撤销,第38所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摄影师张文俊)▼年6月合肥首度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此后包括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第一台核聚变研究装置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合肥超环”等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先后落地合肥(中科大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NSRL,它所拥有的同步辐射装置也被称为“合肥光源”,摄影师段义诚)▼合肥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科技之城与此同时合肥在制造业上也有了很大进步安徽合力叉车成为国内同行业排头兵(安徽合力叉车,前身是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始建于年,图为工人装配大吨位叉车桥体情景,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江淮汽车轻卡销量位居国内第二出口量连续十几年位居第一其自主生产的HF客车底盘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客车底盘的历史(江淮汽车厂区,摄影师张文俊)▼由于抓住了20世纪80-90年代“新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先为录音机)升级的消费热潮合肥在家电行业也取得了突破天鹅、美菱、荣事达等中国知名家电品牌相继涌现并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20世纪末合肥家电企业领先技术,摄影师张文俊,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合肥开启了开发区建设高潮先后建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开发区(请横屏观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图片源自视觉中国)▼通过提供优惠*策吸引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及国内外大中企业入驻并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科技农业等领域孵化了一批新兴企业(合肥日立建机生产线,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此举不仅提升了合肥的经济实力也促进了合肥的城市建设为了满足发展需求合肥先后打通“一环路”、扩建“二环路”至年合肥环路及主干道路陆续建成并形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五里墩立交桥,年建成,是合肥一环路建设的关键工程,摄影师循环)▼并因为城市环境的提升而入选“国家园林城市”(请横屏观看,庐阳区杏花公园,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整体而言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合肥的科技、产业、城市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因为家底实在过于薄弱合肥的GDP不仅与沿海城市相距甚远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都居于末位就全国而言属三、四线城市工业基础薄弱且缺乏产业配套(21世纪初中部省会城市GDP对比,以年为例,制图郑伯容郑艺/星球研究所)▼也因为如此合肥的科研与产业并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中科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及培育的人才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远走他乡”都很少在合肥本地直接转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朴的西区北门,摄影师段义诚)▼合肥也一度被评价为“一流的科研,二流的城市”合肥人甚至自嘲(下文引自夏自钊《合肥创新4.0的演进轨迹》)▼“科大在天,我们在地,中间是空气”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合肥必须做出改变而关键便在于科技与产业相结合走科技创新之路04创新之都年合肥鲜明地提出“工业立市”战略立足已有的产业及科技优势
重点布局家电、汽车、装备制造
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在引进了美的、格力、海尔TCL、芯硕半导体等十几家家电品牌后已经成为中国家电生产基地的合肥深知“缺芯少屏”是当时整个中国集成电路和高端显示行业之痛(合肥TCL厂区,“缺芯少屏”系指中国当时的液晶显示屏及芯片都依靠进口的状况,摄影师张文俊)▼年尽管争议很多合肥还是下定决心主导了当时安徽有史以来最大的总投资达亿的单个工业项目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建设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线京东方液晶面板六代线项目年京东方六代线量产之后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封锁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京东方合肥厂区,摄影师张文俊)▼同时京东方的落户也加速了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等显示行业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合肥形成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合肥在显示行业达到国内技术领先水平(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提前投产,图片源自视觉中国)▼继显示行业之后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接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了接力棒年合肥投入巨资主导成立了当时国内唯二的DRAM内存芯片生产商长鑫后来打破了金士顿、三星等外国厂商在中国内存产业的长期垄断(合肥长鑫生产的芯片,摄影师君作刃,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至年底合肥的集成电路企业增长到家并发展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设备材料、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城市(年2月24日,合肥中国电科38所芯片研发实验室,发布车载77GHz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图片源自视觉中国,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年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及研发中心落户合肥又开启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突破(蔚来汽车工厂,摄影师梁俊杰)▼因为这一系投资招商项目的成功合肥也被媒体称为的“最强风投城市”此外合肥还极力孵化自有高新科技产业年起以中科大、中科院为依托以龙头企业科大讯飞为核心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落地合肥至年底“中国声谷”已入驻企业超家产值超亿元(中国声谷,位于合肥高新区,摄影师张文俊)▼与此同时在科研创新领域合肥成绩更加斐然年继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合肥超环”后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又在合肥投入运行使中国核聚变研究实力大为提升(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大型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也被称为中国的“人造太阳”,年5月28日,更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全新的世界纪录,图片源自视觉中国)▼年合肥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年10月1日,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观众参观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模型,图片源自视觉中国)▼年9月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建成使用使中国成为继美、法、荷、日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摄影师杨昌菊)▼至此合肥也成为了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此外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先后在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九章”“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机相继成功构建更是后来居上、超越欧美(合肥高新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图片源自龙湖光年)▼科研创新、产业创新带来的是城市整体跃进式发展合肥的命运也由此改写年合肥的GDP突破万亿建成区面积超过km2为年的倍城市建设焕然一新对外全新的铁路、航道、航线车站、机场、港口让合肥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年5月30日,合肥新桥机场正式启用,原骆岗机场则永久关闭,摄影师靳晰)▼市内从国内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开通到地铁建设提升速度合肥公共交通愈发便捷并着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TOD城市开发模式(合肥地铁线路规划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城市整体风貌大幅提升(请横屏观看,合肥*务区,图片源自视觉中国)▼三大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日新月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摄影师吴岳)▼而成立三十年拥有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国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前十(年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仅列举前20位,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是仅次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位列全国第三可谓引领合肥发展的全新极点(合肥高新区中科大先进研究院,摄影师张文俊)▼未来合肥高新区全新规划的蜀西湖科创谷将被建设成为堪比“硅谷”的世界著名的科创基地毫无疑问,高新区已经成为推动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超级引擎”三十年高新风华正茂,繁华已成作为城市服务运营商龙湖集团深耕合肥四年打造96万m2的TOD城市共同体龙湖光年在合肥高新区构建最新一代城市级商圈蜀西湖TOD商圈(龙湖光年项目位置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它以国际领先的TOD模式
衔接天际总部、天街旗舰、主题街区
智慧冠寓、高端酒店、品质住宅
六大业态
(龙湖光年,请左右滑动查看)▼并与周边市*、轨道交通
和公共配套相连通
不仅会将成为城市新地标
并将如一块超级芯片补全合肥高新区商业拼图
助力合肥商业能级提升
(龙湖光年·项目效果图)▼回首过往合肥已经从昔日的“小县城”蜕变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发展模式更被誉为“合肥模式”(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图片源自视觉中国)▼不过它的成功却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与城市建设者的眼光与坚持是一种无形的“科技长期主义”可以说合肥用科技改变了命运书写了一部独特的科技造城史(请横屏观看,大学城翡翠湖,摄影师张文俊)▼本文创作团队撰文:风子编辑:所长图片:昼眠地图:郑艺设计:郑伯容审校:昆卡陈景逸头图摄影师:姜凯文参考文献:[1]《合肥通史》编纂委员会著;沈葵主编.合肥通史当代卷上、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08.[2]合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合肥市志第1册[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09.[3]任唤麟,权伟,蒋作明编著.安徽省旅游地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02.[4](中国)《合肥地理》编写组.合肥地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2.[5]马扬,汪克强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06.[6]路风著.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03.[7]夏自钊.合肥创新4.0的演进轨迹[J].决策,(11):16-19.[8]*兵.合肥:创新之都的完美蝶变[J].安徽科技,(02):5-8.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工程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设计师、插画师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