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这条路上,有很多很多人给我帮助、鼓励,淋过雨的人,知道有人撑伞的可贵。
因此想把自己的经验写下来,希望能给正在备考的小伙伴一点点帮助。
情况介绍简单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本科是某大学的附属学院,在大一就确定要考研了,因此我很注重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四级,六级。
我报考的学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专硕--我理想的学府,南中医的题型是名解、选择(单/多)、简答、问答、案例分析,可见主观题是非常多的。好啦,正文开始。
护理综合复习经验
·考研
1月-6月
主要看内科和外科,看的比较细,每一节都看了,以理解为目的。搭配了陶老师和文都的课程(文都的课比较短,没有目录,找起来不是太方便)。
看课只是辅助手段,你理解的章节不用看,一般看完一章节后隔天会去实践指导上做相应的题目。
6月-9月
内科背完一轮,外科开始背诵,9月开始基护。看完内外科再去看基护,你会觉得基护就像图画书一样轻松。
但是基护也要早点背哦,数字、各种注意事项什么的真的很难记。基护搭配实践指导的选择题就可以啦。
10月-11月
内科背完二轮,外科和基护一轮结束,开始护导,说实话护导我只看了重点。考试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很全面,有能力还是把书本浏览一遍吧。
12月
到了12月就疯狂背书吧,一定要拼命背书。以上的时间节点都是大概的,我也不是把一本书从头背到尾,再开启第二遍。最后内科背了有四五遍,外科和基护三遍吧,护导我复习的不好,背了不到两遍。
关于背书,我想多说一点,一般我在哪个科室实习,就会着重背那一节,像内科的呼吸系统,我感觉背了七遍都不止吧。重点不是你背了几遍,而是记住。
我刚开始也听各种经验贴说,书本一定得看完两三遍,前期我就一直看书,导致背书背晚了,背书宜早不宜晚,理解和记住之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七八月我觉得就可以开始了,当然也看你自己的计划啦~
总结:
①如果你买了资料,请完全相信他,不要再自作主张在重点里面画重点了。
②建议买一本综合的题目,我发现实践指导上面太全面了而且有些偏难,我其实刷题很少,真题也没怎么做,当事人表示非常后悔。
③刚开始复习一定要全面!外科我自认为不是重点的部分考了案例分析...考研真的很忌讳自己画重点,后期时间紧迫追求性价比,可以适当放弃一些。
英语复习经验
·考研
1月—3月
看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因为前期在家里,学习效率很低,我想看视频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其实我觉得早期可以看看视频课,但是后面一定要复习笔记,不然就相当于没看。
同时我也看了刘晓燕的语法课,也蛮推荐的,重新温习语法,对看句子、自己写作文都有些帮助。(从开始准备起,单词就没有断过。)
4月—5月
主要看了一些长难句、外刊、唐叔的阅读方法论。长难句和外刊我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多说啦,唐叔的方法论很推荐。
6月—9月
开启真题,只做阅读,其实我是六月底才正式开始的,之前要准备实习的相关事宜。做阅读时,每一篇都精读,不认识的单词全都标记出来,搞懂每一个长难句的语法结构,做一篇就看一节唐迟老师的讲解课并且口译文章,基本是一天一篇这样。
9月份左右我看了唐静老师的翻译课程,因为我口译阅读理解的时候,总说不出人话,很气,但是效果就一般般吧。(开始阅读之后阅读就没有断过。)
10月-11月
开始作文课,特别推荐考虫石雷鹏老师的作文课,他会教一些思路还有优秀的句子,不会拘泥于固定的模板,因为老师的课程比较长也比较多,所以我开始的很早,最后也只看了基础课,没有看强化。
新题型也开始了,但是依旧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最后我的新题型考的也不好。
10月份,何凯文老师会出一个五夜十篇,我觉得讲的蛮好的,听完之后对文章以及文章的背景了解的更透彻了。同时也开始整理模板背作文啦。
12月—考前
继续整理作文模板、背诵,继续刷阅读,保持手感,我的阅读一共刷了两遍,但是每一遍都是精读的。
总的来说,我就认真准备了阅读和作文,还有背单词。
总结①单词书选一两本就好。换着看调节心情,不用买太多,不推荐红宝书,太难啃了。单词是一直贯穿始终的,考英语前的中午,我还把墨墨当日的单词背了。
②不要放弃新题型呀!10分呢!没有找讲新题型特别好的老师,比较推荐刘晓燕保命班吧。
③视频课可看可不看。做阅读理解,如果文章很简单,或者你觉得理解的很好就不需要看课啦,我当时就是觉得不看看老师讲解,就没有安全感。
④英语模拟不要太晚。如果要留真题模拟,不要放在最后一周,到时候背诵负担已经很大啦,最好在12月上旬结束。
*治复习经验
·考研
NO.18月—9月
8月-9月我是8月份开始*治的,一开始就是跟着徐涛老师的基础课,搭配肖秀荣老师的题,认真看完了马原和史纲,说来惭愧,我基本只去听课了,题目没有跟上做,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NO.月—11月
这时候我已经意识到*治选择题做的不好了,于是腿姐的技巧班一出来,我就跟着了,并跟紧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