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西接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倚*山余脉。东晋诗人郭璞曾赞叹安庆“此地宜城也”,安庆也由此有了“宜城”的别称。长江水从城边绕过,在这里打了个结,故又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千百年以来,安庆这座小巧而别致的古城就像夹在宁汉、杭汉之间的一颗长江之畔的小小珍珠。现如今,这颗“珍珠”早起焕发出璀璨光彩,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处亮点和支点,“长江五虎”城市之一。
6月21日至23日,“潮涌长三角澎湃新宜城”长三角媒体安庆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主流新媒体以及中央驻皖媒体在内的二十多家媒体近30位记者,走进“秀美之城”安庆,探寻安庆市如何重塑产业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见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潮中乘风起航、御风逐浪的风采。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之一,去年8月,安庆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由此按下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键”。根据该市定出的发展“路线图”,安庆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按照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基本原则,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区和带动皖西南、辐射皖鄂赣交界地区的区域重点城市,为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作出安庆贡献。
事实上,早在“十三五”期间,安庆市就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紧扣“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区域重点城市”的定位,全市上下主动融入,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的“增长极”“西大门”“后花园”。同时,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紧盯头部企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和投资动态,着力招引一批体量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业态模式新、发展效益好的项目。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如今,在科创赋能的基础上,对标先进城市,安庆正全力探索打造自己的优势产业生态链,在新能源汽车、化工医药等产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为期三天的行程中,采访团一行进车间、看项目、谈发展,详细了解了安庆市投资环境、招商*策、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化工新材料及医工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听取了全市投资环境及招商*策介绍,先后考察走访了艾坚蒙、飞凯新材料、欣凯医药、普利制药、长虹化工等安庆高新区入园企业,还考察了爱信汽车、汇通汽车、江淮新能源汽车、环新ATP、智行新能科技等安庆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见证了由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合作后推出的思皓品牌首款“新能源百姓车“——思皓E10X“蓝朋友”在安徽省安庆市批量下线,此外还考察了该市文旅产业最新发展样貌。
乘势发力、抱团扬帆。今年1-9月份,安庆市新签约万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额.81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个,占总项目数的一半多。借力长三角创新资源,安庆市着眼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首位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联盟和技术市场联盟;利用沪苏浙人才、科技和资金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医工医药等新兴产业。
以化工医药产业高地——安庆高新区为例,聚焦长三角地区广泛开展联系合作,在化工新材料方面,与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区,苏州、南通等园区或企业加强联系对接;医工医药方面,与上海张江高科、苏州纳米园、南京生物医药谷企业加强联系对接,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目前已与长三角地区签订3项产学研合作协议,累计吸纳技术交易合同万元。已建成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安庆分中心,提供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科研载体建设等服务。与上海金山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产业培育、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等方面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加快融入长三角,近年来,安庆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策法规一体化、营商环境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内的“六个一体化”。同时实施一系列机制创新改革。个事项办事流程共减少个环节,个事项受理材料共精简件,62个事项办结时限共压缩个工作日,个个人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加快破除“数据壁垒”,推动市直各部门数据资源共融共享,为参与打造“数字长三角”夯实数据资源基础。
骏马自知前程远,不待扬鞭自奋蹄。立足“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新征程,站在长三角一体化新的发展风口,作为长江入皖第一站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节点城市,安庆面临新的历史使命,也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作者:吴霞
编辑:华苏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