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新的一年,从接二连三的“重磅”开始。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山市纳入全国“十四五”重点旅游城市布局。《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山市确定为全省旅游点状发力的两大中心之一,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桥头堡。安徽省发改委、文旅厅联合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构建以*山市为龙头,辐射带动池州、宣城、安庆三市的“月照三星、三星拱月”共进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大*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再次把*山放在了扛鼎位置。一个大文旅时代如同一列高速奔驰的“复兴号”呼啸而来。
这绝不是被时代大潮偶然卷来的,而是历史流淌、奔腾、冲刷,淘荡出新的河床,镌刻出新的走向,是独属于*山的宿命。
黎明再现,波光粼粼,海浪吻礁,“大*山”的新担当之路正式起锚。
抓好顶层设计“轴”扛鼎旅游城市新封面
徽州人素来含蓄,却从不犹豫改革探路。*山市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起源地,是全国最早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地方之一,率先注册全国第一家农村集体创办的旅游公司,率先发行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率先在全国探索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权转让,率先在全国推行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处罚权试点……几十年,速度不可谓不快。但平心而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节奏把握不够,产生了“山”上热、“城”里冷的现象,很多人只闻*山风景区,不识*山市。
改革发展是一个整体概念,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置身其外。每一次顶层设计层面的布局调整、结构优化,都会重新定义城市的发展边界和权利分配。
近期密集发布的国家及省规划,是*山旅游业跃升的密码和“导航”,更启示我们要以逆向思维,找寻*山市旅游业发展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尽管有风浪侵袭,有艰难险阻,但从中国发展大势上看,新发展理念日益融入实践,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区域融合发展其势已成,区域赋能其道大光。
今日*山,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交汇之地,独拥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还是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成员,是中国风和国际范的集大成者。我们要把顶层设计这根发展之“轴”立起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目光从*山风景区投向全域,聚焦这座名为*山的城市,把*山市旅游业发展放在全国大战略、长三角大格局、全省大环境中去定位、去推进,放到世界舞台上来思考,充分释放潜力、做足优势,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在区域融合发展大潮中、在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中迎来更多高光聚焦。
打开产业扩容“图”把顶流IP变成GDP
*山有什么?——“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
若把*山比作疏朗剑客,徽州则是端方君子,那坐拥*山、徽州两大顶流IP的*山市便是身怀宝藏、未来可期的清俊少年。冠绝天下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构筑了*山独特的城市文化高度,赋予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风貌,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无可比拟的竞争力。市委书记凌云曾在多个场合骄傲地提及,传统文化厚重的城市中,*山自然生态最优美;自然生态秀美的城市中,*山的传统文化最璀璨,*山是中国的名片、世界的名山。
这是*山的底气,也是*山的产业之基。
*山的短板有哪些?——与“世界级”资源不匹配的发展质效。
很长一段时间,*山市依靠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人所熟知。但长期依赖旅游产业,大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特色不强、类型单一,要素支撑有待完善,旅游产业还未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徽州民宿、研学修学、运动休闲等还没有形成乘数效应;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亟待裂变;新安医学、徽派古建、徽菜等“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尚待进一步挖掘转化……
这是*山不足和差距,更是奋起直追的发展空间。
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居民消费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家庭旅游消费常态化、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研学旅行、中医药健康等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用好,融入景区景点、推出一批高品质产品和精品线路,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
——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体育、工业、农业、中医药等领域相加相融,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
——以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构建高满意度的旅游体验方式和消费场景
——打破市域界限、推动省际联动,以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拓展旅游业发展新空间
……
我们必须站在旅游强国的高度,以国家和省规划为纲,对照*山的新使命新定位,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意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拓宽转化路径,以跨界融合加速产业拼图、提升产业能级,不断丰富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做好做足留人留客和流量转化文章,让旅游业真正成为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幸福产业,让*山市成为现代人安放“诗和远方”的休憩之地,持续擦亮*山市旅游金字招牌。
扩大开放合作“圈”为全世界立标打样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成果要为百姓共享,同样,旅游业发展机遇也要全域共享,并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优化布局,串点成线、扩线成面,重塑“全季+全时+全域”旅游新格局是题中应有之义。
谋篇布局“大写意”,综观国家和省规划在优化布局上着墨不少。“打造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培育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加快推进*山等25个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浙闽皖赣4省边界区域旅游一体化”“推动*山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桥头堡”“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大*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突出打好皖南古村落这张王牌”……概念不少,但自上而下、脉络清晰。
重塑格局大手笔,纵观*山旅游业发展布局,恰与这脉络不谋而合、环环相扣。近年来,*山市以“旅游+””“+旅游”为引领,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深入发展,山、水、林、城、街区、镇、村等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与世界旅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及国际友城、友好景区的交流合作走向深入,衢*南饶“联盟花园”等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平台优势加快显现,“创意*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持续打响,向国际化旅游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今日*山,不止有一座名山的风光,一座城、一个镇、一片村,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靓丽名片。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迎来“大*山”时间的我们,必将看见另一种人生,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步入“大*山”时代的*山市,必将走出安徽、走向世界。
*山市是天地造化的宠儿,文旅资源富集,优势无可比拟。
近年来,*山市围绕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坚持国家所需、*山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解放思想为引导,以创意创新为导向,以“双招双引”为抓手,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发挥特色优势,积极融杭接沪,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稳步提升。
“世界级”资源不仅要现象级宣传,面向全球广而告之,而且要产业化发展,以国际标准打造“世界级”产品,让*山成为一方错过就是过错的金山银山。接二连三的重磅规划,不仅让人提振精气神、吃下定心丸,也为*山市旅游业发展标定了新坐标、画好了路线图。*山市将不断优化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更高层次优化配置,赋予“世界级”资源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让*山从旅游立市向旅游强市转变,把“中国旅游始发地”真正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全球贡献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方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