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陈丽湘
在带量采购、医药反腐等一系列*策影响下,医药自主销售的市场空间被挤压,医药代表的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业内人士喊出“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即将消失”的口号。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深度采访了从业者、企业家、投资人等有关人士,得到的答案并没有想象中悲观:挑战会有,机遇也有;这个行业或将在洗牌后获得高质量发展,从业人员将整体向专业化转型,不会完全消失。
药代越发艰难
带量采购常态化推进的背景下,国家直接与制药厂商谈判,药企利润空间被一再挤压,作为流通环节的“中间商”更是无处生存。长期来看,集采*策加速推进不但有利于制药行业的良性高质量发展,从源头斩断行贿渠道也对医药反腐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短期来看,药企和医药代表正被倒逼着加速转型升级。而医药代表既面临着越发艰难的市场开拓处境,也需应对药企的裁员潮。
在这场变革中,药企纷纷剥离或合并销售子公司,或裁掉销售团队以压缩成本。
11月11日晚间,东阳光()发布公告称,拟向广药出售东阳光药(.HK)2.26亿股内资股股份,向广药全资子公司香港东阳光出售东阳光药2.26亿股H股“全流通”股份,合计将出售4.52亿股,约占东阳光药总股本的51.41%,交易对价为37.23亿元。
东阳光药是东阳光的控股子公司,一直专注于药物开发、生产以及中国境内的药物销售等业务,产品涵盖抗病*、内分泌、心血管等疾病治疗领域。东阳光表示,出售东阳光药后,将不再从事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出售医药销售公司的不止东阳光。去年“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就整肃了旗下多家营销公司,另外还有多位高管离职。恒瑞医药还在年年报中表示这一年在销售方面,“进一步转变营销管理理念,加强专业化学术推广和数据营销,强化公共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而早在年年底,天士力就开启了筹划剥离营销公司的计划,将旗下的天津天士力医药销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出售给重庆医药,这部分股权已于去年过户完成。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中的长春高新、恩华药业等药企也剥离了旗下的营销公司。
在这一系列知名药企的组织架构调整下,一众医药代表被迫失业或转型。药企的市场推广人员,也普遍告别了高薪“吃回扣”时代,进入职业寒冬。
职业不会消失
不久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一篇《深度